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及中位间隔部后损伤电流(current of injury,COI)的变化特点.方法 入选88例右心室植入主动固定电极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组及中位间隔组.测定电极螺旋旋出0、5、10 min的COI及常规起搏参数,分析COI变化特点及相关关系.结果 88例患者中有2例因心腔内电图(intracardiac electrogram,ICEG)振幅过大,其产生的COI无法准确测量.剩余86例患者测定的COI在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逐步降低,5 min测定C0I与0 min相比下降((6.6±1.5)mV vs.(7.6±1.7)mV,P<0.0S],10 min测定COI与5 min相比显著下降[(5.5±1.5)mVvs.(6.6 ±1.5) mV,P<0.05];螺旋旋出10 min后较0min显著降低(P<0.01).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测定的COI在心尖组及中位间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0 min测定COI与起搏阈值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97,P<0.01.术后2例患者电极脱位,其COI均<5.0 mV.结论 右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COI值逐步降低,心尖组与中位间隔组CO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min测定COI与起搏阈值之间呈负相关.
推荐文章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影响
心脏起搏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
B型钠尿肽
QRS宽度
损伤电流在永久起搏器主动电极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
主动固定电极
损伤电流
腔内心电图
心脏起搏
稳定性
右心室主动电极固定后损伤电流特征的观察与分析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
损伤电流
起搏阈值
心血管学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右室流出道起搏
心室同步性
心功能
组织多普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损伤电流变化
来源期刊 心脏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主动固定电极 右心室起搏 损伤电流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2-454,4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1/j.chj.2017.01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欣 22 63 5.0 7.0
2 杨承健 29 83 6.0 8.0
3 曹佳宁 18 63 5.0 7.0
4 陈英 12 21 3.0 4.0
5 金艳 12 39 3.0 6.0
6 杨军 8 10 2.0 3.0
7 黄强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动固定电极
右心室起搏
损伤电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脏杂志
双月刊
1009-7236
61-1268/R
大16开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13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