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讨不同感应起电过程在雷暴云起电和放电过程中的作用,基于二维雷暴云起放电数值模式,设计四种起电方案分别对霰与云滴以及霰与冰晶间的感应起电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比较.结果表明:冰相粒子间碰撞的感应电荷分离会使得起电更强;霰和冰晶之间的感应起电过程能够增强主负电荷区和上部正电荷区,并且保持偶极电荷结构不变;霰与冰晶间的感应过程会产生更多的闪电.
推荐文章
滴水起电实验分析及雷暴云起电模型建立
雷云起电
对数半径
贡献半径
有效数密度
相变荷电率
混合比荷电率
数密度荷电率
G电场方程
一种三维雷暴云起电一放电模式的建立
雷暴雨
起电一放电
三维模式
建立
云水饱和度对雷暴云非感应起电过程的影响
雷暴云
数值模拟
非感应起电机制
云水饱和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起电模式对雷暴云放电过程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电瓷避雷器 学科
关键词 感应起电 非感应起电 电荷结构 数值模式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避雷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1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88/j.isa.1003-8337.2017.05.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感应起电
非感应起电
电荷结构
数值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瓷避雷器
双月刊
1003-8337
61-1129/TM
大16开
西安市西二环北段18号
52-35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0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