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 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 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推荐文章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
痰饮
方剂
用药规律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面部色斑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及新方发现
内服方剂
用药规律
色斑
归经
数据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吞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文献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8-32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95.4
字数 3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5/j.cnki.sjzx.1703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方剂大辞典
吞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673-6613
11-5511/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号楼109室
80-538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5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18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