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问:鲁迅为何以“阿Q”命名小说主人公? 或曰:这个字母,像是一个脑袋,后面拖下的小尾巴,酷似小辫子.它“画”出了阿Q的形象.形似神也似. ——这么想问题,“前提”是中国人惯常的以“(文)字(图)形”来解读意义的思路,这还是训诂释读“汉字”时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追问这个命名,考察鲁迅如此“写”这个名字意义所在,我想,绝非无足轻重. 从“字”的现象来看,这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鲁迅是在用一个西文字母,即单纯表音的符号,来表征中国人的名字.这本来会牵涉到相当巨大的文化震撼.可是,我们却似乎不经意地接受了.内在因由,值得深思.
推荐文章
论汉字的优势与文化功能
汉字
优势
文化功能
新媒体下的汉字文化和汉字教育
汉字文化
汉字教育
新媒体传播
阿Q形象分析
阿Q
典型
形象
论阿Q的形象
精神胜利法
革命
忧国忧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阿Q、汉字与文化认同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汉字 中国人 鲁迅 小说主人公 集体无意识 西文字母 文化震撼 命名 解读意义 字意 形象 思路 考察 符号 表征 表音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9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骆冬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61 215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汉字
中国人
鲁迅
小说主人公
集体无意识
西文字母
文化震撼
命名
解读意义
字意
形象
思路
考察
符号
表征
表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