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油污染的监测中,然而普通的油荧光光谱技术只能实现油污染监测的粗分类,无法区分原油与燃料油的荧光特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的时间分辨油荧光分类方法,实验测量了20种油样本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特征,给出了对应的荧光寿命和时间分辨油荧光光谱的时序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前三个主成分构成的三维特征矢量空间,通过分析不同采集时刻下油样本矢量间相关距离的变化,对油样本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进行聚类分析.为了体现油荧光变化的时序性,引入矢量距离的离散度参量,提出基于PCA进行时间分辨油荧光光谱分析的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分辨油荧光光谱识别可实现原油与燃料油的光谱时序特征区分,具备良好的油荧光分类效果.
推荐文章
影响荧光光谱分析质量的因素
荧光光谱分析
油气化探
分析质量
致密储层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致密储层
油包裹体原油
荧光光谱分析
原油密度
油气成藏期次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的故障处理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故障处理
维护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技术应用
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PCA的时间分辨油荧光光谱分析及优化
来源期刊 光学精密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油荧光分类 主成分分析(PCA) 荧光寿命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应用光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4-890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33.4|TE58
字数 3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OPE.20172504.08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杰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3 178 9.0 11.0
3 唐秋华 33 361 11.0 18.0
4 赵朝方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191 8.0 13.0
7 王炯炯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7 2.0 2.0
8 李晓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2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油荧光分类
主成分分析(PCA)
荧光寿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学精密工程
月刊
1004-924X
22-1198/TH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66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67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