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陈独秀评价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时,曾说鲁迅写的文章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附和于《新青年》团体中的哪一个人.正因为有这种独立的思想,鲁迅才能在严复、梁启超、王国维、林语堂等思考“国民性”问题的诸多学者中独树一帜.不论在国外学习,还是回国后的工作、创作等,鲁迅都在积极探索中国人的“国民性”.据许寿裳回忆: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鲁迅经常与其讨论三个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1).这三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建设“最理想的人性”,鲁迅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实质上也是着眼于如何建设“最理想的人性”.因此,只有首先从正面对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做出说明,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改良国民性的良苦用心.在国民性问题上,人们经常谈论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这固然不错,但这只是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不是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的根本目的,建设“最理想的人性”才是鲁迅思考国民性问题的终极关怀.在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建设“最理想的人性”是鲁迅改良国民性思想的基点和前提,也是解读鲁迅创作的正面突破口.《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中较为暖色的作品,从《朝花夕拾》看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是走进鲁迅人学世界的一条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朝花夕拾》"朝""夕"谈
鲁迅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
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
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浅议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人性论思想
苏格拉底
孔子
人性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朝花夕拾》与鲁迅“最理想的人性”思想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朝花夕拾 鲁迅思 理想 国民性思想 国民劣根性 鲁迅创作 建设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反思和批判 问题的核心 陈独秀评价 终极关怀 中国人 学习 新青年 林语堂 梁启超 作品 学者 文学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评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1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绍怀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5 1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朝花夕拾
鲁迅思
理想
国民性思想
国民劣根性
鲁迅创作
建设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反思和批判
问题的核心
陈独秀评价
终极关怀
中国人
学习
新青年
林语堂
梁启超
作品
学者
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