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城市河道水体透明度是影响水体感官好坏的重要因素,针对苏州城市中心区河道水体透明度不高的问题.采取同步原型观测获取实测基础数据,基于ICM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建立了苏州城市中心区河道在不同引水规模条件下水体透明度反演计算模型,并且结合原位清水置换实验模拟清水置换率与透明度关系,利用水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多种引水规模下苏州城市中心区河道水体透明度情况,为清水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模拟预测可以确定引水量最佳规模选择为150万m3/d.此种引水规模条件下,引水1.5天能实现苏州城市中心区城市河道50cm左右的透明度,引水2天能够实现苏州城市中心区城市河道80-90cm左右的透明度,引水3天能够实现苏州城市中心区城市河道100cm左右透明度.
推荐文章
苏州河初期雨水调蓄池控制溢流污染影响研究
初期雨水
调蓄池
溢流污染影响
苏州河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
水质
数学模型
河流污染控制
上海
苏州河
苏州河市郊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对河道疏浚的影响
苏州河市郊段
底泥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河道疏浚
苏州河沉积物中硅藻的垂直分布与水质变化
硅藻
沉积物
垂直变化
有机质含量
水质变化
苏州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CM水动力-水质模型下苏州河道引水规模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CM水动力-水质模型 透明度 原位清水置换 引水规模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TP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16/j.cnki.1001-9227.2017.07.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子武 48 598 12.0 23.0
2 谢忱 10 22 3.0 4.0
3 柳杨 10 19 3.0 4.0
4 马振坤 5 3 1.0 1.0
5 陆豪 3 13 1.0 3.0
6 王龙 2 1 1.0 1.0
7 邵婷婷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CM水动力-水质模型
透明度
原位清水置换
引水规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月刊
1001-9227
50-1066/TP
大16开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杨柳路2号B区
78-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57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3077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