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堆慢正电子源是获得儈强度慢正电子束流的有效方式,国际上已建成多座装置并获得广泛应用.与常规同位素慢正电子源相比,研究堆慢正电子源的物理过程复杂,影响末端束流强度的因素众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合理建模是未来在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上构建慢正电子源的基础.本文厘清了研究堆慢正电子产生的关键过程与物理机理,建立了预测末端正电子束流强度的理论模型,找到了影响其末端强度的主要物理量:快正电子体产生率、慢化体有效表面积、慢化体扩散距离、慢正电子从表面被提取到靶环末端的效率、及束流系统提取效率.用多种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包括多个同位素慢正电子源的效率测量值,以及PULSTAR研究堆慢正电子源测量结果,充分验证了模型正确性.根据模型对各物理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需着重关注的影响因素,对未来源/靶结构的设计给出建议.
推荐文章
锆离子轰击Zr-4的腐蚀行为及其慢正电子谱研究
Zr-4合金
耐蚀性
离子轰击
动电位极化
慢正电子谱
正电子致电离截面实验中束流强度的在线测量
正电子束流强度
在线测量
正电子湮灭
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
电子偶素与正电子-电子对的湮灭
正电子
电子偶素
湮灭
正电子核素标记Annexin V的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Annexin V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研究堆慢正电子源构建中的关键机理问题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研究堆慢正电子源 机理与模型 慢正电子束流强度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核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64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6.0828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之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29 85 4.0 8.0
2 李润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23 44 3.0 5.0
3 王冠博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14 15 2.0 3.0
4 杨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9 10 2.0 3.0
5 曹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10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研究堆慢正电子源
机理与模型
慢正电子束流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