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与远期效果,探讨术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2015年收治的4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资料完整、随访齐全,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探讨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45例患者中97.78%患者以乳腺肿物为首发症状,70.45%肿物位于乳晕区,79.55%肿块的最大径<5cm,70.45%肿块为不规则形.45例患者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64.44%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术治疗,24.44%患者行改良根治术,4.44%(2/45)患者行新辅助化疗,75.56%(34/45)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31.11%患者(14/45)行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辅助放疗,20%(9/45)患者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45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要类型,约占82.22%(37/45),TNM临床分期以Ⅱ期为主,约占53.33%(24/45),42例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激素受体检测,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88.10%(37/42),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80.95%(34/4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为19.05%(8/42).5年DFS生存率为55.56%(25/45),5年OS总生存率为73.33%(33/45),0期3例,存活率100%(3/3),Ⅰ期8例,存活率100%(8/8),Ⅱ期18例,存活率为75%(18/24),Ⅲ期存活4例,存活率为40%(4/10),不同临床分期5年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16,P<0.05).患者术后12个月的FACT-B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费用支付方式的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男性乳腺癌多以无痛性乳晕区肿块为首发症状,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高,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远期疗效良好,根据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提早、全面的干预,以全面改善男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