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古代茶叶染色的史料,设计并进行茶叶染色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史料分析与茶叶化学理论,研究古代茶叶染色所用茶叶种类、染色工艺、染得色泽倾向及其染色机理等问题.得出结论:(1)古代茶叶染色方法有直接染色法、同浴媒染法、后媒染色法.采用直接染色法可染棕色,采用绿矾同浴媒染法可得皂色,分别用绿矾、铁浆后媒染色法可得莲子褐色和砖褐色.(2)直接染色的结果因茶的品种、织物种类而异,红茶得色偏红,绿茶得色偏黄,青茶介于两者之间;用绿茶、红茶染纤维素纤维可分别得到史料所载的"类远年"之旧纸色(暗黄色,L=80~81,a=7~10,b=35~37)和似紫棉之棕色(L=63~64,a=10~12,b=25~30).(3)《墨娥小录》所载染莲子褐法所用的老茶叶是陈绿茶,与黑豆壳、绿矾可染深、暗的蓝紫色(紫褐色),即莲子褐(L=51,a=6,b=20).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明《多能鄙事》所载的"染砖褐法"所指的砖褐色是指纯度较低的蓝灰色,即浅蓝褐色(L=44~49,a=-1~0,b=-9~-11),染色方法是用红茶或绿茶煮染后,再浸轧微沸状态的铁浆.(4)茶多酚与蛋白质、多糖结合以及茶多酚的氧化聚合反应是茶叶直接染色的基本原理.由于茶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色素成分也有染色作用,而各种茶的茶多酚、色素含量不同,茶多酚与蛋白质或多糖的结合能力、结合牢度也不同,所以,不同茶叶品种对不同纤维原料织物的最终染色效果是红棕色与其他颜色的混合,宏观上表现为不同的棕色.(5)茶叶染皂、染褐色的原理均是铁离子与茶多酚络合显蓝黑色并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混色所致.染皂以水溶性绿矾为媒染剂,且是长时间煮染,故染得黑色;染莲子褐也以绿矾为媒染剂,故得色甚深;而染砖褐所用媒染剂为铁浆悬浊液,铁离子数量有限,媒染作用缓和,故得色较浅.
推荐文章
中国古代茶叶包装艺术解析
茶包装
包装艺术
茶文化
基于EDEM的茶叶揉捻机参数优化及试验研究
茶叶揉捻机
EDEM
仿真分析
二次正交旋转试验
响应面法
金属-橡胶复合锥形弹簧的试验研究(待续)
城市轨道交通
弹性元件
锥形弹簧
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代茶叶染色的试验研究(待续)
来源期刊 印染助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茶叶 染色 媒染 茶多酚 茶单宁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610.4
字数 71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维贤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43 344 12.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叶
染色
媒染
茶多酚
茶单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印染助剂
月刊
1004-0439
32-1262/TQ
大16开
常州市和平路413号常州报业传媒大厦辅楼201/202室
28-16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1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