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儿童形象是很多文学家笔下的宠儿,对于儿童形象的不同阐述也分别代表了不同作家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普拉东诺夫的《七月的雷雨》,从不同视角中的儿童形象出发,意图在于重塑成人世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从普拉东诺夫这位俄罗斯稳文学作家的生平经历出发,试图阐述其生平经历与创造意图之间的联系,之后对《七月的雷雨》一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从儿童形象的自身出发和他者眼中的儿童形象出发,对小说中儿童形象所指示的意义和背后的内涵进行解释,希望能够为理解普拉东诺夫《七月的雷雨》中的儿童形象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
推荐文章
《七月的雷雨》中儿童形象的哲学思考
儿童形象塑造
文学艺术创作
哲学思考
普拉东诺夫笔下的儿童群像探讨
普拉东诺夫
儿童文学
儿童内心
儿童群像
七月鲜苹果的制汁性能研究
苹果
七月鲜
制汁
萧红与早期《七月》及其文学写作
萧红
七月
个人化写作
抗战文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普拉东诺夫《七月的雷雨》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来源期刊 产业与科技论坛 学科
关键词 普拉东诺夫 《七月的雷雨》 儿童形象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教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196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宗昊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3 3 1.0 1.0
2 吴萍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2 0 0.0 0.0
3 郭力恺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2 0 0.0 0.0
4 韩丕业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普拉东诺夫
《七月的雷雨》
儿童形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产业与科技论坛
半月刊
1673-5641
13-1371/F
大16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18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551
总下载数(次)
161
总被引数(次)
662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