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心电图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接受CRT治疗的9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CRT术后12个月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RT反应将患者分为反应组(n=47)和无反应组(n=47).探究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术前、术后24 h 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与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均短于术前,且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均短于无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24 h,无反应组患者QRS时限、QTc间期及Tpe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T术后24 h QTc间期明显缩短及CRT术后24 h Tpe间期明显缩短是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心电图在预测患者发生CRT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即CRT术后24 h QTc间期明显缩短及CRT术后24 h Tpe间期明显缩短是患者发生CRT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