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草系比丘是一个经典的佛教戒律学案例。故事中的'草'有着丰富的戒律内涵,草也因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戒律伦理符号。从戒律学的意义上说,'草'为'能指',戒律为'所指'。以草指代戒律,表征持戒,旨在于说明即使对待弱如纤纤小草者,只要持戒者心中有坚固戒体,积极持戒,就能够做到制约恶行,成就善业。对待草的态度,也因之成为区分积极持戒与消极持戒、消极违戒与积极违戒的重要符号。
推荐文章
《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书评
书评
佛教
中国社会
品牌符号化内涵及外在表达形式研究
符号
品牌符号
老字号
符号化
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解读
汉语
词汇语言符号
文化内涵
传播视阈下新中式景观的符号意义
传播学
新中式景观
符号
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草系比丘:戒律的符号意义及其伦理内涵
来源期刊 普陀学刊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草系比丘 戒律伦理 积极与消极 持戒与违戒 自由与权力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88
页数 26页 分类号 B94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光 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40 114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草系比丘
戒律伦理
积极与消极
持戒与违戒
自由与权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普陀学刊
年刊
16开
上海市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
总下载数(次)
4374
总被引数(次)
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