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山东省为中心的海岱文化区发现有大量的史前考古遗址,揭示了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和岳石这五支风格迥异的新石器或青铜时代文化。通过这五支文化所构建的区域年代序列主要建立在以陶器类型学和地层学为代表的相对年代学基础上;绝对测年证据仅被视为一种辅助性的资料。这种相对年表被广泛地且经常是不加批判地用于大尺度区域关联(broad-scale correlations)及重建人类—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本文评估了总计317个、分别对应于上述五支文化的已有14C测年数据,并采用了其中275个质量合格的数据进行贝叶斯年代建模。模型结果表明,后李文化(在原有年代序列中为ca. 6500~5500 BCE)开始于ca. 8000~7500 BCE (95%概率范围),结束于ca. 5300~4800 BCE。北辛文化的开始时间(ca. 5300 BCE)比原有年代序列中的(ca. 5000 BCE)要早。这一模拟结果与认为在ca. 5500~5000 BCE存在一个文化断层的假说并不符合。对大汶口文化的分析表明其兴起时间为ca. 4500~3900 BCE,证实了原有序列中的相关年代(ca. 4100 BCE)。大汶口文化衰亡的年代(ca. 2100~1800BCE)比原有年代序列中的(ca. 2600 BCE)至少晚500年。贝叶斯分析将龙山文化置于ca. 2900~2500 BCE和ca. 2100~1700 BCE之间,大体与原有年代序列的分析结果(ca. 2600~1900 BCE)相一致。而岳石文化的模型年代(ca. 3200~2500 BCE)则明显比先前提出的年代(ca. 1900 BCE)要早。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重叠,向被广泛接受的该地区单线性文化演变模式提出了疑问,强调了未来进一步进行系统测年和定量分析年代数据的必要性。
推荐文章
系列14C样品贝叶斯法日历年龄校正研究进展
14C校正
贝叶斯分析
摇摆匹配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学研究
14C年代
甑皮岩
洞穴遗址
钙华板
14C-AMS测年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4C-AMS测年
考古年代学
地层年代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岱地区史前遗址14C测年数据的贝叶斯分析——审视考古年代学
来源期刊 东方考古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离群分析 黄河下游地区 OxCal软件 中国文明 早期农业 可重叠多阶段模型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112
页数 21页 分类号 K87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群分析
黄河下游地区
OxCal软件
中国文明
早期农业
可重叠多阶段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考古
年刊
16开
山东省济南市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