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新民"是儒家传统中古已有之的积极精神,其起源于三代圣王自新、新人之思。宋明理学、心学对新民之说有所强调发扬,由帝王自新发展到士大夫的普遍自新,然而由于历史局限,不能跳出"作臣民"的范畴。晚清、民国自严复始,梁启超力倡,作新民被赋予一定近代启蒙意义,然而不脱"作国民"之窠臼。民国以来的百年实践证明"作国民"是远远不能完成现代化进度的。今日之新民儒学应力倡"作公民"。
推荐文章
牟宗三儒学宗教论的立场和观点
牟宗三
儒学
宗教论
基督教
道德的宗教
“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论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比较
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几点思考
儒家思想
董仲舒
理学
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民儒学论
来源期刊 中国文化论衡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新民 作臣民 作国民 作公民
年,卷(期) zgwhlh_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B2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大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民
作臣民
作国民
作公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化论衡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