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宋本《伤寒论·平脉法》第32条论述了中焦虚寒的证候特点及寒气相抟累及少阴下焦的问题.因脾胃阳虚、升降失常,中焦寒邪并非一成不变滞留于中焦,还有上逆或下溜之势,因此分析中焦虚寒证,除立足于中焦脾胃的病位外,还应综合考虑阳气虚衰之程度、感受寒邪之轻重、水湿停聚之多少、病势发展之上下四方面.深入理解中焦寒邪的致病特点及中焦虚寒证候演变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推荐文章
论《伤寒论》第29条、第30条
《伤寒论》
第29条
第30条
甘草干姜汤
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5首经方浅析
伤寒论
上热下寒证
经方
《伤寒论》治则治法研究
《伤寒论》
治则
治法
祛邪八法
《伤寒论》第15条新解
桂枝汤
奔豚
黄元御
伤寒悬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伤寒论·平脉法》第32条谈中焦寒邪的上逆与下溜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平脉法 中焦虚寒 中焦寒邪上逆 中焦寒邪下溜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13
字数 4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8.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88 420 11.0 15.0
2 范东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7 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平脉法
中焦虚寒
中焦寒邪上逆
中焦寒邪下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