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重要的反馈信息,是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状况的直接依据.为了计算极限位移值,采用Hoek-Brown屈服准则,运用尖点突变特征值作为极限状态的判据,依据JTG/T D71—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和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运用FLAC3D分别确定正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4种开挖方式在不同埋深、围岩级别和支护参数影响下,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位移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可知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可有效控制拱脚的变形,而双侧壁导坑法则能很好地限制拱顶沉降值与拱腰的收敛值,并确定了掌子面变形的主要区域.同时提出应明确洞周变形控制点,细化埋深范围,依据不同的开挖方式划定不同的位移允许范围.
推荐文章
地下水影响下隧道不同开挖方式的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开挖方式
涌水量
稳定系数
关于土石结合隧道开挖方法探讨
黄土隧道
土石结合
爆破
施工
技术
初期支护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和位移影响分析
初期支护
软岩隧道
粘弹性
围岩稳定性
位移
上硬下软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分析
盾构隧道
上硬下软地层
极限支护力
筒仓理论
极限平衡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隧道不同开挖方式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
来源期刊 工业建筑 学科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突变理论 围岩稳定 极限位移 初期支护 开挖方式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BIM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5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04/j.gyjz2018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东强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46 199 9.0 13.0
2 李彦奇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4 14 2.0 3.0
3 燕鹏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公路隧道
突变理论
围岩稳定
极限位移
初期支护
开挖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业建筑
月刊
1000-8993
11-2068/TU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2-825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06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067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