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语言是存在的家,人的存在缘于:指向将来却“未”来的筹划和“去存在”的无限创造.语言中“将来意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二:一是通过语法手段表达“将来时”;一是通过词汇手段表达“将来时间”.黏着型语言多采用语法手段,孤立型多采用词汇手段,屈折型两种手段多兼有,但也都具备自身的特色.两种手段的差异,实质上正是一种“存在论的差异”之呈现:“将来时”看重结构,强调语法形式,突出一种确定性的存在者模式;而“将来时间”更突出语义与此下语境的配合,强调一种随境而转的存在.这二者显现了人不同的“现身情态”,它们既是语言学的语法,同时也是人学的语法.
推荐文章
海德格尔现象学视域下的江南古典园林空间营造
海德格尔现象学
江南古典园林
中国传统思想观念
空间表达
胡塞尔、海德格尔现象学方法的差异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意向性
超越论
海德格尔与老庄思维方式的比较与沟通
思维方式
现象学
道论
自然
“存在”——以海德格尔为例思考当代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哲学
毕加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将来意义”的存在情态——一项语言类型学的海德格尔式考察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语言类型 将来时 将来时间 存在论差异 筹划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逻辑和修辞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4-276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78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25 34 4.0 4.0
2 谢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语言类型
将来时
将来时间
存在论差异
筹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