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随访模式下早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经治疗存活出院,并且按约定到本院随访的40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197)与对照组(n=211).对观察组早产儿,采用门诊随访+现场评估及指导+电话、微信或QQ随访的新型随访模式;而对照组仅采用门诊随访+现场评估及指导的传统随访模式进行早产儿神经发育研究.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对纳入研究早产儿的体格生长监测及神经发育评估等.早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对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喂养指导,神经运动训练及家属社会心理支持等.对2组早产儿校正胎龄为40周时的行为神经测查(NBNA)评分结果 ,以及校正月龄为6个月、12个月时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征得纳入研究早产儿家属的知情同意.结果 ①2组早产儿校正胎龄为40周时,NBNA评分异常率及NBNA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早产儿校正月龄为6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项能区异常率(11.7%、10.2%、4.1%、8.6%、6.6%)均低于对照组(20.9%、17.5%、9.5%、15.2%、13.3%),而5项能区发育商(DQ)值[(90.5士8.0)、(90.8士8.6)、(89.5士9.5)、(90.0士9.6)、(89.4士8.8)]均高于对照组[(88.0士9.5)、(88.2士8.3)、(87.4士8.1)、(87.9士9.1)、(87.5士8.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253、4.621、4.678、4.119、5.016,t=2.686、3.037、2.375、2.298、2.240;均为P<0.05).③观察组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2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适应行为及个人社交行为5项能区异常率(4.6%、4.1%、3.0%、5.1%、3.0%)均低于对照组(10.4%、10.0%、8.5%、10.4%、8.5%),5项能区DQ值[(91.3士6.8)、(91.7士7.6)、(89.5士9.4)、(90.5士9.0)、(91.3士7.7)]均高于对照组[(89.5士7.9)、(89.2士7.3)、(87.5士8.0)、(88.4士8.5)、(89.0士7.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80、5.356、5.537、4.035、5.537,t=2.405、3.459、2.356、2.432、3.053;均为P<0.05).结论 新型随访模式下的早干预措施,更有助于早产儿的早期神经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