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及汉语虽是分属印欧及汉藏语系,但在截然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却都有代词的存在。就德、汉两种语言的人称代词而言,因在词汇层面上具有相当的对应关系,因此在互译上应该不会造成困扰,译者似乎只要直译就可以轻松达到等效翻译的目的。然而在翻译实务里,德语人称代词的中译果真是如此单纯?本文拟在语言对比的引领下,以德国新锐作家Tilman Rammstedt的小说《Morgen mehr (明日待续)》为研究目标,探讨德语文学文本中,德语人称代词的运用。其次,阐释其在中文翻译过程里可能形成的困境,并试图依据等效及顺应的翻译原则,寻求可能的适切翻译以为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