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希瓦氏菌MR-1野生株及其突变株△omcA-△mtrc对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Cd的影响.发现加入希瓦氏菌野生株后:(1)Cd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峰电位明显负移;(2)当扫描速率较低(20 mY·s-1)且进入第二圈扫描时,Cd的电沉积过程分两步Cd(Ⅱ)-Cd(Ⅰ)-Cd进行;(3)通过电位阶跃实验得出Cd(Ⅱ)扩散到玻碳电极表面的速率变得缓慢;(4) Cd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沉积过程由连续三维成核转变成瞬时三维成核过程;加入突变株后,Cd(Ⅱ)扩散到玻碳电极表面的速率更加缓慢,它的电沉积过程为瞬时三维成核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果也正好证实了该影响机制.
推荐文章
奥奈达希瓦氏菌MR-1的Fe(Ⅲ)还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奥奈达希瓦氏菌MR-1
Fe(Ⅲ)还原
单宁酸
焦性没食子酸
Ca2+对希瓦氏菌MR-1胞外多糖的影响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钙离子
胞外多糖
甘露糖
聚乙烯醇包埋奥奈达希瓦氏菌MR-1还原U(Ⅵ)
U(Ⅵ)
聚乙烯醇
奥奈达希瓦氏菌MR-1
包埋
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希瓦氏菌MR-1影响玻碳表面电沉积Cd的机理
来源期刊 化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希瓦氏菌MR-1 电沉积 Cd 成核机理
年,卷(期) 2018,(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3-5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5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23/A180301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顺桂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9 15 2.0 3.0
2 林伟芬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3 陈念嘉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4 游乐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希瓦氏菌MR-1
电沉积
Cd
成核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学报
月刊
0567-7351
31-1320/O6
大16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4-209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6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1347
相关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fjinfo.gov.cn/fz/zrjj.htm
项目类型:重大项目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