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硫化钼系催化剂是加氢脱硫领域内的常用催化剂,助剂钴的引入可以大幅提高催化剂的活性,而钴促进作用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尤其角位引入钴后的情况报道较少.本文将钴引入位置分为硫边取代和角位取代两种情况,通过DFT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了引入助剂钴后两种钴钼硫活性中心上噻吩的吸附情况,以及噻吩经直接脱硫(DDS)和加氢脱硫(HYD)两种途径加氢脱硫过程的反应能垒,以此对引入助剂钴后活性中心加氢脱硫性能提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角位引入钴后噻吩吸附增强,而且硫边和角位引入钴后噻吩加氢脱硫过程的能垒有所降低,这两方面作用共同促进了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
推荐文章
甲醇合成催化反应机理及活性中心研究进展
甲醇合成
反应机理
活性中心
铜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中铜基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研究进展
铜基催化剂
加氢反应
活性中心
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
噻吩磺隆
吸附
土壤
表面活性剂
影响
多活性中心协同加氢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纳米催化剂
分工协同
加氢
构效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噻吩在钴钼硫活性中心上的吸附及反应化学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DFT计算 钴钼硫 加氢脱硫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9-276
页数 8页 分类号 TQ015.9|TP391.9|O6-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866/j.com.app.chem2018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涵 27 152 8.0 11.0
2 赵晓光 8 15 3.0 3.0
3 王薇 31 72 6.0 7.0
4 李会峰 3 14 2.0 3.0
5 李明丰 7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FT计算
钴钼硫
加氢脱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