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改变秸秆还田深度来探讨其对黄棕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探索最适秸秆还田深度,为提高秸秆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无秸秆还田(CK)、表面覆盖(T0)、10 cm还田(T10)、20 cm还田(T20)和30 cm还田(T30),分析了小麦收获后土壤0-40 cm土层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状况.[结果]①秸秆还田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使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6.56%~9.96%,2.81%~7.32%和1.67%~10.00%;②秸秆还田减少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降幅为1.48%~15.04%和14.90%~53.42%,其中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秸秆还田深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③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各处理下的土壤综合得分次序为:T20>T30>T10>T0>CK,说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改善土壤养分和物理状况,其中秸秆还田深度为20 cm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综合黄棕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秸秆还田深度20 cm处理最为适宜.
推荐文章
耕翻和秸秆还田深度对东北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
耕作
秸秆还田
饱和导水率
孔隙度
土壤持水量
>0.25mm水稳性团聚体
稻麦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稻麦秸秆
沟埋还田
容重
总孔隙度
水势
温度
秸秆粉碎集条深埋机械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秸秆
土壤
物理性质
集条粉碎
机械深还
土壤深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烤烟
深耕
秸秆还田
物理性状
养分吸收
产质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深度对黄棕壤养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黄棕壤 秸秆还田 小麦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养分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7.3
字数 57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61/j.cnki.stbctb.2018.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效民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37 2751 30.0 42.0
2 韩召强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8 83 6.0 8.0
3 曲成闯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9 78 5.0 8.0
4 张晓玲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8 73 6.0 8.0
5 陈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9 26 3.0 4.0
6 任晓明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 25 3.0 5.0
7 孟子惟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9)
共引文献  (914)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棕壤
秸秆还田
小麦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养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通报
双月刊
1000-288X
61-1094/X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西农路26号
52-16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8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2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