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热轧态U25CrNi高强贝氏体钢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和回火组织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当回火条件为300℃×200 min时,试验钢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贝氏体相变,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回火温度升至400℃时,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大,碳化物析出量较少,内应力进一步释放,试验钢的延伸率和冲击吸收功达到最大值,同温度下延长回火时间至360 min,钢中碳化物颗粒析出增多,延伸率和冲击性能明显降低;当回火温度为500℃时,试验钢中贝氏体铁素体明显粗化,并伴随大量碳化物颗粒析出,残余奥氏体大量分解,出现了回火脆性.综合考虑,U25CrNi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的最佳回火工艺为400℃×200 min.
推荐文章
直接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与力学性能
回火温度
低碳贝氏体
直接淬火
Mo和Ni对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组织转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Mo/Ni
高强钢
显微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力学性能
轧制工艺对CSP生产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贝氏体
终轧温度
卷取温度
M-A岛
析出
贝氏体组织的回火转变
贝氏体
回火
残留奥氏体
贝氏体铁素体
贝氏体碳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回火工艺对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 冲击性能 TRIP效应 组织和力学性能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0-4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56.5
字数 37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3644.2018.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光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6 487 12.0 16.0
2 袁清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9 2.0 2.0
3 胡海江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4 38 3.0 6.0
4 熊志强 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贝氏体钢轨
回火工艺
残余奥氏体
冲击性能
TRIP效应
组织和力学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3644
42-1608/N
湖北武汉青山区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88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