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利用散裂反应产生外源中子驱动次临界堆运行,具有次临界固有安全性,同时具备能谱硬、嬗变能力强等特点,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ADS系统中外中子源由质子束流轰击散裂靶产生,束流的瞬态变化将直接引起次临界堆堆芯功率的波动,从而影响整个ADS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在调研分析国际现有的ADS束流瞬态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ADS束流瞬态分析模型.基于通用CFD程序FLUENT,通过用户自定义功能(UDF)将中子动力学模型(PKM)和燃料棒瞬态热分析模型(PTM)集成进入FLUENT软件中,完成FLUENT-ADS束流瞬态分析模型开发.采用OECD/NEA发布的ADS失束事故国际基准例题进行模型验证,关键校验参数与发布结果吻合较好,最大计算误差为5.2%,与国际同类功能的计算程序相当,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满足ADS束流瞬态特性初步分析研究要求.
推荐文章
ADS加速器束流瞬变分析程序开发
ADS
束流瞬变
计算机仿真
SIMULINK-ADS
应用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的程序开发
输运理论
燃耗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基准题
中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装置的功率控制特性初步分析
加速器
控制棒
次临界深度
动态响应
失束失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束流瞬态分析模型的开发
来源期刊 核安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ADS 束流瞬态 模型开发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8
页数 8页 分类号 TL99
字数 370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大伟 3 0 0.0 0.0
2 石秀安 4 2 1.0 1.0
3 陈钊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DS
束流瞬态
模型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安全
双月刊
1672-5360
11-5145/TL
大16开
北京市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