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深入研究电渗排水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采用铁丝为电极,在模型箱内对南京市某河道淤泥质土进行电渗排水模拟试验.电渗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分析表明:电渗后土体的液、塑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电渗前后土体在相同含水量和干密度情况下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发现电渗后土体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降低,即电渗后土体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了强度衰减的现象.论文基于土中阳离子流失机理对土体在特定情况下的强度衰减现象进行了微观解释.另外,利用提出的新的电渗机理从微观角度解释了电渗过程中土体开裂现象,阳极因快速失水,最早出现裂隙,但裂隙延展范围较小;阴极含水量始终高于阳极,且失水速度较慢,裂隙延展范围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关注到电渗加固过程中土中阳离子流失对电渗后土体性质的影响.
推荐文章
南沙港淤泥固化前后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
淤泥改良
固化剂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台州淤泥质土固化特性研究
淤泥质土
二灰
水灰比
强度预测模型
吹填淤泥自重沉积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
吹填淤泥
自重沉积
物理力学性质
时空变异
淤泥及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相互关系研究
含水量
液性指数
承载力
地质问题
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渗前后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淤泥质土 电渗 对比研究 机理 强度衰减 土体开裂
年,卷(期) 2018,(3) 所属期刊栏目 其他学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0-466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
字数 58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708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宝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64 1799 22.0 41.0
2 李飞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36 4.0 5.0
3 田震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卢毅 3 6 2.0 2.0
5 马楠诘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淤泥质土
电渗
对比研究
机理
强度衰减
土体开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