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使用AERMOD对于选取案例的道路线源进行大气污染预测,分别由JTG B 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和《道路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提供的单车排放因子计算源强,对比分析预测结果.由环评规范单车排放因子计算所得的CO和NOx源强分别为使用技术指南中推荐方法计算所得的CO和NOx源强的4.8倍和25倍左右.且预测结果显示,在道路较窄且车流量较小的前提下,由环评规范中推荐的单车排放因子计算所得源强进行预测得到的NOx预测结果2033年年均浓度在道路红线200 m范围几乎全部超标且最大占标率达到1 625.03%,明显不符合实际.当前情况下使用技术指南中推荐方法计算单车排放因子,进而计算道路线源源强进行大气污染预测更具合理性.
推荐文章
基于PEMS测量的机动车尾气预测研究
机动车尾气排放
尾气测量
燃油消耗
预测模型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机动车
尾气
污染
防治措施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净化处理技术
机动车尾气
大气污染
净化处理
浅析影响机动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的因素
制动性能
汽车
滚筒
车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动车排污源强核算差异及其对尾气预测结果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AERMOD 单车排放因子 线源 大气污染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评价与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6
页数 7页 分类号 X8
字数 44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829.2018.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仝纪龙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90 394 10.0 14.0
2 舒璐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1 7 2.0 2.0
3 马丹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5 2 1.0 1.0
4 厉斌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ERMOD
单车排放因子
线源
大气污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技
双月刊
1674-4829
32-1786/X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黄河南路60号
28-17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