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管状变截面汽车扭力梁内高压成形过程及其成形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预成形件形状、内压力通入时机和初始压力值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的影响.结果 预成形件宽度过大或上模圆角处管坯壁厚过薄,将造成后续内高压合模过程中出现咬边或整形阶段发生破裂等缺陷;在内高压成形合模过程中通入适当内压,可有效避免扭力梁件出现圆弧过渡面塌陷、上下模圆角过度减薄等缺陷.结论 当预成形模具V面下模引导角a介于60°~70°之间、T面下模引导角β介于65°~75°之间时,可以取得较理想的预成形效果;合模过程中即通入32 MPa内压,此时所得扭力梁实体件外观无明显缺陷,成形精度较高.
推荐文章
汽车变径管内高压成形技术
管件
内高压成形
产业化
加载路径对变截面弯曲三通管内高压成形性能的影响
变截面
弯曲三通管
评价指标
线性加载路径
凸模
汽车冲压件成形新工艺
液压拉深
内高压成形
热成形
新工艺
变截面辊弯成形装备运动特性研究
变截面辊弯成形
运动特性
运动学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管状变截面汽车扭力梁内高压成形工艺
来源期刊 精密成形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管状变截面扭力梁 有限元 预成形 内高压成形 合模通压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优化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394
字数 36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6457.2018.0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克敏 382 2215 20.0 26.0
2 胡勇 9 99 5.0 9.0
3 易成坷 2 2 1.0 1.0
4 王喆 5 1 1.0 1.0
5 黄晓峰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管状变截面扭力梁
有限元
预成形
内高压成形
合模通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精密成形工程
双月刊
1674-6457
50-1199/TB
大16开
重庆市石桥铺渝州路33号
78-23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5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