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01至2016-03发病12 h内接受直接PCI的AIMI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山莨菪碱组[n=72,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山莨菪碱1500μg/3 ml]和对照组(n=71,IRA开通前冠脉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 ml).对所有量化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指标进行判定,包括初始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术前及术后24 h各查一次炎症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入院时及术后90 min各查心电图一次,以ST段回落(STR)程度作为反映心肌再灌注水平的指标,并把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定义为本研究的主要终点.随访术后30天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完全STR的相关因素.结果:PCI后,山莨菪碱组TIMI血流3级及TMPG 3级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91.7%vs 77.5%,P=0.03;TMPG 3级:80.6%vs 60.6%,P=0.01).山莨菪碱组患者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从(10.0±4.2)mm下降至(5.8±1.7)mm,两组完全STR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4%vs 50.7%,P=0.03).再灌注后,山莨菪碱组有4例(5.6%)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而对照组有42例(59.2%)患者发生再灌注性过缓心律失常.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舒张压降低(OR=1.298,95%CI:1.155~1.457,P<0.01)及心率减慢(OR=1.251,95%CI:1.087~1.440,P=0.002)是不完全STR的独立危险因素,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为完全STR的保护性因素(OR=0.059,95%CI:0.014~0.255,P<0.01).PCI后24 h时,两组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均升高,但山莨菪碱组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0天时,对照组有1例患者新发心肌梗死,1例患者需要靶血管血运重建.随访6个月时,山莨菪碱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5例患者出现MACE(P=0.21).结论:预防性冠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可减少AIMI-PCI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用药安全可行.
推荐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灌注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防治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再灌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预防性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保护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循环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炎症因子
年,卷(期) 2018,(8) 所属期刊栏目 冠心病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6-771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43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8.09.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62 315 11.0 14.0
2 傅向华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133 733 13.0 19.0
3 姜云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32 214 8.0 13.0
4 范卫泽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35 151 7.0 9.0
5 谷新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67 475 12.0 18.0
6 郝国贞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31 100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0)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山莨菪碱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炎症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环杂志
月刊
1000-3614
11-2212/R
大16开
北京市北礼士路167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
82-21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01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