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离层电流产生的磁场是地磁场卫星测绘时需要剔除的干扰源.利用电离层热层模式TIE-GCM计算电离层中的中性风、重力驱动和压强梯度等形成的电离层电流的全球分布,分析电流在特定位置产生的磁场及磁场三分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E层尤其是磁赤道和极区的电流密度较大,可达103 nA.m-2量级,F层电流密度量级约为10 nA.m-2.在磁静日(Kp≤1)夜间22:00 LT-04:00 LT,电离层电流在中低纬度(南北纬50°之间)产生的磁场量级为几个nT,且磁场的南北向分量和径向分量基本大于东西向分量.通过与CHAMP卫星磁测数据分析比较,发现TIE-GCM模式计算电离层干扰磁场在中低纬度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但在高纬度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还需进一步改进模式以提高计算精度.
推荐文章
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与电离层反演
电离层
层析
电离层反演
地震前兆监测
短波电离层的吸收损耗计算
F2层反射
E层吸收
短波损耗
短波通信
强弱起伏下电离层电波闪烁特性
电离层
电波闪烁
Rytov近似
Markov近似
GPS电离层延迟Klobuchar与IRI模型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
电离层延迟,Klobuchar模型
IRI模型
国际GPS服务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TIE-GCM模式计算电离层电流及夜间电离层磁场
来源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TIE-GCM 电离层 电流 磁场 CHAMP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空间物理——电离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6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52
字数 4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28/cjss2018.01.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磊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42 2447 19.0 47.0
2 张艺腾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7 31 4.0 5.0
3 刘学旺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0 0.0 0.0
7 薛洪波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TIE-GCM
电离层
电流
磁场
CHAMP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空间科学学报
双月刊
0254-6124
11-1783/V
大16开
北京8701信箱
2-56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7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3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