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言 得益于无须穿戴设备的便利性和复用城市中泛在的Wi-Fi基础设施,基于Wi-Fi的非接触式人体感知近几年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1].非接触式人体感知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2006年,Woyach等人在研究Zigbee传感网络时发现,人的活动会对接收信号的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产生影响,并指出利用这种影响反演人体活动的可能性,取名为“Sensorless Sensing”[2].2007年,Youssef等人在Wi-Fi信号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并展示了利用Wi-Fi信号RSSI作为指纹推理人所处位置的可能,称为“Device-free Passive Localization”[3].
推荐文章
蓝牙与Wi-Fi网络互连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蓝牙
Wi-Fi
共存
网络互连
基于Wi-Fi的家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照明系统
单片机
Wi-Fi网络
手机应用程序
采用多载波相位测距的Wi-Fi精密定位方法
无线局域网
中国剩余定理
载波相位
二次规划
Wi-Fi实时定位算法研究
Wi-Fi定位
实时定位
实时测距模型
距离权值
卡尔曼滤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毫米级的Wi-Fi无接触感知:从模式到模型
来源期刊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学科
关键词 Wi-Fi 无接触感知 菲涅尔区
年,卷(期) 2018,(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5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Wi-Fi
无接触感知
菲涅尔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月刊
N
北京2704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8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