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5个新的配合物[Ln2(2,2′-Hoba)6(IP)2]{Ln=Eu(1),Tb(2),2,2′-H2oba=2,2′-联苯醚二甲酸,IP=1H-咪唑并[4,5-f][1,10]-邻菲罗啉},[Ln2(2,2′-oba)3(IP)][Ln=Eu(3),Tb(4)]和[Eu2(2,2′-oba)3(TPP)(H2O)](5){TPP=四吡啶[2,3-a:3′,2′-c:2″,3″-h:3″′,2″′-j]夹二氮蒽},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确认.配合物1和2是双核分子结构,配合物3和4是1D链状结构,配合物5是3D结构.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1~5与NH3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NH3对配合物1~5都有一定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率为82.05%~97.49%.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与NH3和金属阳离子(Ca2+,K+,Mg2+,Na+,Zn2+,Cu2+,Cr3+,Ba2+,Al3+,Mn2+,Ni2+和Pb2+)的荧光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理环境(pH=4~8)下,配合物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NH3使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减弱,同时NH3对配合物1的荧光猝灭性不受pH的影响,说明配合物1对NH3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在配合物1-NH3的体系中,加入并增加Zn2+,Al3+或Cr3+离子浓度,在波长为430~510 nm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发射宽峰,并且在618 nm处的峰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这是Zn2+(Al3+或Cr3+)、NH3与配合物1共同作用的有力证明.配合物1作为识别NH3的荧光探针显示出较好的灵敏性,同时一些金属阳离子对其探针行为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