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逆变器并联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在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出现的环流.由于系统并联后出现了单台逆变器不存在的环流通道,若单元间有轻微的差异时,都会在逆变器间产生较大的环流,从而导致电流畸变.若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从产生的源头开始分析,分析其产生的机理,再研究其抑制或消除方法,确保逆变器能够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并网逆变并联系统的新型环流抑制方法,根据SVPWM调制特点,采取合理配置“0”空间电压矢量来消除逆变器之间的环流,并采用DSP同步时间基准计数器解决各逆变器的时钟同步问题,从而消除产生环流的差异.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采用的环流抑制方式非常有效,环流被稳定控制在零附近.
推荐文章
逆变器并联系统环流抑制方法研究
环流抑制
逆变器并联
交流电动机驱动
SPWM逆变器
新型并联逆变器功率均分与环流抑制策略
并联逆变器
虚拟阻抗
二阶广义积分算法
下垂控制法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环流反馈控制
环流
同步调幅
环流调幅
准环流调幅
基于无差拍并联逆变器并网和环流控制研究
并联逆变器
无差拍预测控制
SPWM
环流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环流分析与抑制技术
来源期刊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流 并联逆变器 矢量控制
年,卷(期) 2018,(2) 所属期刊栏目 电气传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M464
字数 26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7241.2018.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联房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145 1115 17.0 25.0
2 王孝洪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50 421 12.0 17.0
3 潘志峰 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流
并联逆变器
矢量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月刊
1003-7241
23-1474/TP
大16开
哈尔滨市开发区汉水路165号
14-3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3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3682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