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年的4—5月,都备受家长和学子的关心,在这段时间,美国各大名校都陆陆续续发出录取通知书了。那些收到Offer的家庭自是喜笑颜开,甚至不少孩子的心,已经飞向了自由的美国和狂野的派对。然而,收到Offer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就好像爬山路上的一个中间站,之后还有重重挑战。如果因为这一纸Offer而过于放松,那对于自己之后的大学发展,会是相当的不易。在美留学需突破舒适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说自己一点都不紧张,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很多托福学霸首次出国,口语上的沟通都会显得非常生硬。对于学生而言,在之后的大学时光里,你要和以外语为母语的人共同听课,学习,交流,演讲……这会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曾经有不少学生和我说过,刚去美国的时候,听老师讲课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只能课后去图书馆独自充电;小组讨论的时候,有时候遇到不是很Nice的本地学生,还会被嘲笑口音,自己一度不是很想参加Team Work……一位学生在说到自己初来美国小镇就读大学的文化隔阂时,提道:“最可怕的不是有可能遭到抢劫、遇到车祸,而是当地人看你的眼神和跟你说话的语气,文化隔阂时时刻刻都没有消失过。”我们从新闻里感受到的文化隔阂是枪击案、校园冲突等,每每讨论文化隔阂,我们最先想起的也是这些最为显化的案件。但是绝大多数的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是跨文化身份定位的迷茫,远离母语的失落,是对于美国娱乐生活方式的不适应,是走在马路上别人和你说的一句“Konichi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