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实践一旦被“历史”性地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并塑造出一种持续稳定的价值观.历史记忆需要用多种方式来建构,其中比较关键的是建立一个“有形的记忆之所”.丰满的有形“记忆”,配上必要仪式、系统教育,辅以文艺作品等,能增强社会爱国思想的情感度与传播力. “有形记忆”体系,包括物、场所,乃至制度规则,是各国首都重视的意识形态工程,有助于保持一国政治、文化、历史的持续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首都应重视建构“有形记忆”
来源期刊 瞭望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8,(18) 所属期刊栏目 视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瞭望
周刊
1002-5723
11-1276/D
16开
北京市京原路8号
2-51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03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