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地震动空间差异问题,以半无限空间内平面SV波入射为例,采用波动理论和叠加原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震动的空间特征.首先,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在空间内形成质点运动的叠加模式差异,并依此对空间域进行划分;其次,针对不同泊松比和SV波入射角情形研究叠加区与分离区的分界线控制情况;最后,对比分析不同空间域内的质点运动在峰值、持时等方面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当SV波入射时,叠加区与分离区的分界线通常由z3(反射P波与反射SV波的分离线)控制;同时存在两种特殊情况,当SV波垂直入射时,分界线由z1(入射SV波与反射SV波的分离线)控制,当反射SV波幅值为零时,分界线由z2(入射SV波与反射P波的分离线)控制.在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影响下,质点运动时程的形状具有水平不变性.三波贡献时段只出现在深度小于z1的质点的运动时程中,且持时随着深度的增加线性减少;双波贡献时段出现在位于叠加区内的质点的运动时程中,持时沿深度先增加后减少;单波贡献时段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长,在分离区达到最大值.质点运动总持时随深度逐渐增加,在分离线z2和z3深度处存在两个拐点.在质点运动峰值方面,靠近自由面的叠加区质点运动峰值变化较大,深度较大的叠加区和分离区的质点运动峰值一般不变.
推荐文章
地震波斜入射对高面板坝地震反应的影响
地震波斜入射
地震反应
黏弹性边界
面板坝
SV波斜入射下局部地形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
隧道
局部地形
地震响应
斜入射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地震SV波斜入射下沉管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
沉管隧道
SV波斜入射
黏弹性边界
地震响应
地震波入射角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地震波
入射角
场地反应
地震动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地震波叠加模式的空间域划分及质点运动空间差异——以SV波入射为例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平面 SV 叠加模式 空间域划分 地震波贡献时段 质点运动空间差异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315.3+1|P315.9
字数 50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9/jass.201801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卫平 中国湖北宜昌 443002 三峡大学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周宜红 中国湖北宜昌 443002 三峡大学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8)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平面
SV
叠加模式
空间域划分
地震波贡献时段
质点运动空间差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