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季节性招募方式,对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供血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滨州市中心血站,参加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献血的239 949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献血者为165 564例,女性为74 385例;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采用启奥血站信息管理系统v9.0(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收集本研究239 949例献血者参与献血的时间、献血模式、全血和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以及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等献血相关资料.分别计算2013-2018年滨州市中心血站各季节的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采血量、采血量季节比率、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供血量季节比率,以及采、供血量季节比率差.对2013-2018年滨州市中心血站的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供血量总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季节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LSD)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献血前与献血者均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研究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95.8%、93.8%、113.4%和97.0%;团体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39.9%、56.7%、190.3%和113.2%;街头采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117.9%、108.5%、83.1%和90.6%.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采血量,依次分别为(15 877.0±924.3)U、(15 548.2±1 105.3)U、(18 790.8±1 057.7)U和(16 065.7±1 062.3)U,4个季节采血量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18,P<0.001),其中秋季采血量,分别高于春、夏和冬季,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854、5.402、4.540,P<0.001).②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季节比率,依次分别为101.7%、96.8%、99.6%和101.9%,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依次分别为(16 216.4±643.1)U、(15 432.8±543.8)U、(15 878.4±509.8)U和(16 247.2±937.9)U,4个季节供血量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8,P=0.168),并且4个季节供血量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滨州市中心血站2013-2018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的供血量季节比率差,分别为-5.9%、-3.0%、13.8%和-4.9%,其中仅秋季采血量可满足临床供应要求,其余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短缺.结论 近年滨州市中心血站存在季节性采供血不足现象.全血及红细胞类成分血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方式,应根据本地季节、气候的变化特点,采取团体采血和街头采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措施,保证采供血平衡,以满足临床用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