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索拉非尼联合贝伐单抗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的作用,观察细胞株U14的移植瘤细胞结构的变化及对Bcl-2、Bax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健康近交系雌性615小鼠60只,4~6周龄;平均体重20.4g,范围18 ~25 g.选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另外通过接种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在皮下接种U14的第6天,挑取肿瘤直径≥5 mm的荷瘤鼠40只,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B组)、索拉非尼组(C组)、低剂量贝伐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D组)、中剂量贝伐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E组)及高剂量贝伐单抗联合索拉非尼组(F组),每组各8只.治疗方案为:A组及B组小鼠均给予1 ml 0.9%氯化钠溶液,C组小鼠给予索拉非尼12 mg/kg,D组小鼠给予贝伐单抗2.5 mg/kg+索拉非尼12 mg/kg,E组小鼠给予贝伐单抗5 mg/kg+索拉非尼12 mg/kg,F组小鼠给予贝伐单抗10 mg/kg+索拉非尼12 mg/kg.均采用腹腔注射,用药24d后,处死小鼠.每6d用天平称瘤重(g),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并计算各组小鼠的抑瘤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病理变化;通过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的移植瘤组织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在药物腹腔注射开始至最后1d,小鼠体重开始缓慢持续增加,各组小鼠趋势基本一致.C组小鼠抑瘤率为8.02%,D组为4.92%,E组为11.10%,F组为5.42%.E组抑瘤率最高,效果相对最好.A组与其余各组瘤重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结果显示,C、D、E、F组细胞结构变化相似,均在处理后出现了肿瘤细胞的凋亡,E组凋亡情况最好;在C、D、E、F组凋亡相关蛋白Bax均出现表达上调,E组阳性数量最多;C、D、E、F组原癌基因Bcl-2表达下调,E组阳性数量最少,且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贝伐单抗能够通过上调Bax蛋白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中中剂量贝伐单抗和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更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阿魏菇多糖对小鼠U14宫颈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阿魏菇多糖
宫颈肿瘤
细胞凋亡
U14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索拉非尼联合贝伐单抗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国际外科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疗法,联合 基因,bcl-2 Bax蛋白 小鼠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320,封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1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03.2019.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英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理科 21 48 5.0 5.0
2 袁淑芳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科 16 111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11)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颈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疗法,联合
基因,bcl-2
Bax蛋白
小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外科学杂志
月刊
1673-4203
11-539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2-60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12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143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