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早期儒家人性论的系统中,《乐记》人性论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以"人生而静"言性.在《乐记》看来,人心在外物的作用下会产生喜、怒、哀、乐、爱、敬的情感以及由好恶带来的人欲等,然而无论是人情还是人欲,都是物作用于人后产生的结果而非人性.以"人生而静"界定人性的思路虽然缩减了人性的内涵,但却极大地保留了人与外物交接过程中的无限可能.同以往以善恶言性的做法不同,《乐记》认为善恶并不内在于人性之中,恶的产生是源于人心与外物交接后的好恶无节.
推荐文章
论孔子之“人性论”
孔子思想
人性论
李二曲人性论思想探微
李二曲
人性论
本然之性
为私正名——黄宗羲人性论小议
黄宗羲
人性论
启蒙
荀子的人性论及其启示
荀子
荀学
性恶论
修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生而静与好恶无节——《乐记》人性论初探
来源期刊 思想与文化 学科
关键词 《乐记》 人性论 人生而静 好恶无节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性道之思|Thinking on Tao and Xing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60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乐记》
人性论
人生而静
好恶无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思想与文化
半年刊
16开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