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凝胶是通过聚合物分子(如多糖、蛋白等)间的交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保持大量的溶剂分子,尺寸在0.1~l000μm的颗粒.微凝胶适合于各种水溶性或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尺寸上的优势使其更易于与其它食品原料混合,对改善食品营养价值、质构、感官等发挥重要作用.依据制备原理的不同,微凝胶的制备过程可分为注射法、剪切和研磨法、模板法等,能够满足不同研究或生产的需要.本文结合近几年该领域研究进展,全面综述微凝胶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推荐文章
负载硒蛋白果胶微凝胶的制备、结构表征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硒蛋白
果胶
微凝胶
结构表征
体外释放
消化特性
微凝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微凝胶
界面性质
乳状液
气凝胶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气凝胶
微球
氧化硅
纤维素
石墨烯
几丁质纳米纤维/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几丁质纳米纤维
壳聚糖
复合微球
水凝胶
气凝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食品微凝胶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添加剂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凝胶 制备方法 表征 应用 功能因子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18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60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804/j.issn1006-2513.2019.12.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彦祥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7 3 1.0 1.0
2 仇丹 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 19 63 6.0 7.0
3 毛立科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5 6 2.0 2.0
4 陈鸿强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 0 0.0 0.0
5 郑红霞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6)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凝胶
制备方法
表征
应用
功能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添加剂
月刊
1006-2513
11-3542/TS
16开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甲6号万通中心3座1403室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9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