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皂角刺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区分皂角刺正品及伪品,为完善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近红外光谱法采集43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利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变量,运用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进行分类.结果 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BP神经网络可将皂角刺及其伪品准确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判别结果与性状鉴别结果一致.结论 首次建立了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以准确区分皂角刺及其伪品,为皂角刺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化学模式识别
中药
质量控制
中药连翘质量的灰色模式识别研究
连翘
灰色系统
相对关联度
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数学的认知方式——模式识别
认知
模型
模式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技术用于核电站松动件质量估计模型研究
核电站
松动件
质量估价
特征提取
神经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皂角刺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来源期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皂角刺 化学模式识别 判别分析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法 质量评价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9
页数 7页 分类号 R91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66/j.cnki.cn21-1349/r.2019.02.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8)
共引文献  (29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皂角刺
化学模式识别
判别分析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谱法
质量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858
21-1349/R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103号
8-5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93
总下载数(次)
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