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仫佬族依饭节中的"牛模型"来源于农耕文化,它是用生活中现成的芋头和红薯制成的,生动表现了水牛和黄牛的形象。本文通过梳理仫佬族耕牛、芋头、红薯的历史,试图寻找"牛模型"产生的缘由。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牛模型"的传统功能正在慢慢淡化,但是将"牛模型"与时代相适应创造出新颖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促进仫佬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
推荐文章
贵州仫佬族民居考察及保护
仫佬族
民居
实地考察
保护
仫佬族特色文化产业化中的成效、问题与政策建议
特色文化
成效
问题
政策建议
仫佬族
罗城大勒罗仫佬族民居遗存考察
仫佬族村寨
民居建筑
遗存
罗城大勒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谈仫佬族依饭节中的文化符号——以“牛模型”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民族美术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牛模型 仫佬族 依饭节 文化创意产品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K892.1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志超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牛模型
仫佬族
依饭节
文化创意产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族美术
季刊
2096-0409
10-1266/J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中央民族大
82-63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