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视感知觉训练平台,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及精细立体视变化情况.方法 对20例(男10例,女10例)诊断为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屈光矫正、遮盖优势眼的基础上对双眼进行基于虚拟现实的视感知觉训练,随访1年,观察其视力及精细立体的发育情况.结果 采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视感知觉训练平台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训练1年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立体视缺损情况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力达标者精细立体视仍与正常人群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视感知觉训练平台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视感知觉学习结合遮盖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感知觉学习
视力
粗糙立体视
精细立体视
基于虚拟现实的双眼视功能训练系统设计
虚拟现实
感知学习
双眼视觉
VR眼镜
交互式
远、近视性屈光参差视功能对比研究
远视
近视
屈光参差
双眼视功能
屈光不正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双眼立体视的研究
屈光不正
屈光参差
弱视
双眼视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虚拟现实视感知觉平台在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可塑性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视感知觉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精细立体视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3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28X.2019.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阎丽 42 155 7.0 11.0
2 曾锦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21 81 6.0 8.0
3 褚航 13 73 4.0 8.0
4 李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5 44 3.0 5.0
5 谢文娟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6 43 4.0 6.0
6 蓝剑青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3 15 1.0 3.0
7 韦仕岗 1 0 0.0 0.0
8 谢玮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3 8 2.0 2.0
9 罗琨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7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感知觉
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精细立体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季刊
1005-328X
11-3256/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1号
82-57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