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第一篇"论合宜感"和"论各种情感的合宜程度"中,亚当·斯密论述了"同情(sympathy)"原理及其在各种场合中的运用;在第三章"论处境顺逆对人类评价行为合宜与否的影响"中,亚当·斯密论述了人们"同情"快乐的天性、雄心抱负和地位差别的起源、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藐视穷人和小人物这种倾向对道德败坏的消极作用。本文拟从亚当·斯密的"同情"原理出发,围绕"道德何以败坏"问题,依次对第三章的内容作一个解读。具体分为:亚当·斯密的"同情"原理及在两种处境中的应用;雄心抱负的起源和等级差别的原因;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藐视穷人和小人物对道德败坏的消极作用;总结和评价。旨在通过文本解读,对第三章的内容做一个系统展示,说明亚当·斯密认为的"同情"与道德败坏的关系,揭示其新增部分的用意,并略陈几点对当代社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