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需要配备大规模的储能装置以平抑功率波动,现有可用的储能设备成本偏高,还有待发展和创新.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储能方面的灵活性好,可以储热也可以储冷,热量和冷量可分别用于热力循环的热端和冷端.鉴于超临界CO 2循环效率随着冷端温度降低而显著升高,并且工质沸点温度足够低,可降温的空间很大,提出带储冷的超临界CO 2循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概念,通过制冷来间接储存多余的新能源电力.对主参数分别为550℃/20 MPa和700℃/30 MPa的超临界CO 2循环的热力学分析表明,上述系统的储能量可达太阳能热发电站发电量的10%,储能效率可达60%以上.初步的经济性分析表明,此系统用于弃风、弃光电力的回收,约3~5年可收回储能设备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推荐文章
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
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
太阳能热发电
吸热器
底循环
余热利用
AMTEC与超临界CO2循环的混合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初探
太阳能热发电
AMTEC
超临界CO2循环
效率
集成小型堆和可再生能源的超临界CO2 循环发电系统
小型堆
可再生能源
超临界CO2循环
效率
塔式太阳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集成与优化
sCO2布雷顿循环
塔式太阳能发电
热力学模型
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带储冷的超临界CO2循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来源期刊 分布式能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冷 太阳能热发电 超临界CO2循环 储能效率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K51
字数 238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13/j.2096-2185.DE.19108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开云 36 13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冷
太阳能热发电
超临界CO2循环
储能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布式能源
双月刊
2096-2185
10-1427/TK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研大厦B座6层
201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