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下马岭组进行剖面实测,对下马岭组底部的沥青砂岩进行室内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与分析了下马岭组沥青砂岩的出露分布特征,镜下研究了此砂岩的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的组分特征和磨圆、分选、粒度等结构特征,依据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系列参数等研究了沥青砂岩的沉积环境.结果 表明此砂岩为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均高的纯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硅质与沥青质填隙、沥青含量达5%~15%,细粒为主,分选好到极好.粒度分析是本段松散状沥青砂有效环境判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下马岭沥青砂岩形成于无障壁海岸体系的滨浅海环境,形成于前滨到临滨的海相高能环境,可能的沉积位置是前滨下部到中上临滨;此砂岩主要来自临滨潮下高能带的沉积物、含部分前滨下部沉积物、也夹少量潮汐水道沉积物.不同剖面位置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凌源地区和平泉地区为临滨带的中上部的水下高能带沉积为主,宽城地区为临滨带上部沉积和前滨下部沉积,凌源地区和宽城地区也包含少量的潮汐水道沉积.
推荐文章
冀北坳陷龙潭沟中元古界下马岭组沥青砂岩烃类包裹体特征
冀北坳陷
下马岭组沥青砂岩
烃类包裹体显微岩相学
成藏期次
油气类型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中元古界杨庄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杨庄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冀北坳陷
冀北坳陷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成藏演变历史与烃源剖析
中元古界
下马岭组
底部沥青砂岩,古油藏
石油成藏年龄
生烃门限深度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高于庄组硅质岩成因与沉积环境
硅质岩
沉积环境
高于庄组
冀北坳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燕山地区冀北坳陷元古界下马岭组沥青砂岩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环境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沥青砂岩 沉积环境 岩石学特征 中新元古界 下马岭组 冀北坳陷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1-44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34.46|P58|P512.2
字数 106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9.03.02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8)
共引文献  (35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沥青砂岩
沉积环境
岩石学特征
中新元古界
下马岭组
冀北坳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