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发展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试验研究手段,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FD-14激波风洞上开展了基于纹影显示技术的边界层转捩特性研究.试验模型为半锥角为7°的钝锥,头部钝度Rn有2.0和0.5mm两种.试验的名义马赫数为8和10,单位雷诺数变化范围为1.6×107~4.4×107m1,高速相机的拍摄帧频20kHz.纹影显示捕捉到了第二模态不稳定波和湍流斑的空间结构.对纹影图像的灰度分布进行了功率谱密度(PSD)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模态波长约为边界层厚度的2倍.对纹影图像序列的分析表明,湍流斑波前传播速度大于波尾,并且略大于边界层外缘速度.
推荐文章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实验综述
高超声速流动
边界层转捩
感受性
稳定性
实验测量技术
转捩测量
圆锥高超声速湍流边界层转捩试验研究
高超声速
边界层
攻角效应
小攻角
NPLS技术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的应用
NPLS
高超声速流动
边界层转捩
静音风洞
新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人工转捩方法研究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人工转捩
线性稳定性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超声速圆锥边界层转捩纹影显示
来源期刊 实验流体力学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边界层转捩 纹影显示 第二模态 湍流斑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6
页数 6页 分类号 V211.71
字数 51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29/syltlx201800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涛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38 145 7.0 10.0
2 张扣立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19 49 5.0 6.0
3 陈苏宇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7 10 2.0 3.0
4 常雨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10 14 2.0 3.0
5 李强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12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边界层转捩
纹影显示
第二模态
湍流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流体力学
双月刊
1672-9897
11-5266/V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4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4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