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浴加热法合成CuO微米颗粒,并用Au、Ag和Cr元素进行掺杂.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的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并将合成的粉体制成敏感膜,采用静态配气法对产物气敏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合成的CuO颗粒呈微米片聚合成的橄榄或捧花状,尺寸范围在2 μm~3 μm;所有样品的XRD图谱与标准卡片一致;微米CuO的气敏性能随着测试温度的降低而提高.气敏测试表明:掺杂1.25 wt% Au的CuO对10×10-6的H2S气敏性能最好,最佳工作温度降低至40 ℃,响应值达到128,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此外,该传感器的最低检测下限达到100×10-9,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有望制备出低功耗H2S气体传感器.
推荐文章
CuO掺杂纳米SnO2的气敏性能研究
电子技术
CuO
溶解-热解法
纳米SnO2
气敏性能
Cd掺杂In2O3多孔纳米球的制备及其甲醛气敏性能
Cd掺杂
In2O3
多孔纳米球
甲醛
气敏性能
钨掺杂氧化铁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气敏性能研究
氧化铁复合氧化物
纳米材料
气敏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掺杂CuO微纳米材料及其低温气敏性能的研究
来源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氧化铜 贵金属 掺杂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传感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8-5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38.11
字数 3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99.2019.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解丽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35 138 8.0 9.0
2 胡校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8 28 3.0 5.0
3 朱志刚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39 92 6.0 8.0
4 贺蒙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3 1 1.0 1.0
5 李思涵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体传感器
氧化铜
贵金属
掺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传感技术学报
月刊
1004-1699
32-1322/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77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55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