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们以前的工作(Zhu C,LüC Y,Gao Z F,Wang C X,Li D S,Ma X Y,Yang D R 2015 Appl.Phys.Lett.107131103)中,利用掺铒(Er)二氧化钛薄膜(TiO2:Er)作为发光层,实现了基于ITO/TiO2:Er/SiO2/n+-Si结构的发光器件的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约1540 nm)电致发光.本文将镱(Yb)共掺入TiO2:Er薄膜中,显著增强了Er相关可见及近红外电致发光.研究表明,一定量Yb的共掺会导致TiO2:Er薄膜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从而使得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此外,Yb3+离子比Ti4+离子具有更大的半径,这使TiO2基体中Er3+离子周围的晶体场进一步畸变.晶体场的对称性降低及畸变使得Er3+离子4f能级间的跃迁概率增大.由于上述原因,Yb在TiO2:Er薄膜的共掺显著增强了相关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推荐文章
二氧化钛发光与光催化性能关系的研究
二氧化钛
发光性能
光催化性能
增强硅中掺饵发光强度的途径研究
掺铒硅
发光二极管
发光效率
石英光纤通信
水热合成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及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介孔结构
水热合成
可溶性聚合物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
聚合物
能级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硅基掺铒二氧化钛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共掺镱的增强发光作用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硅基 电致发光 掺铒二氧化钛薄膜 镱共掺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学、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5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40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8.2019030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德仁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80 1513 20.0 31.0
2 马向阳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60 404 10.0 17.0
3 高宇晗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 1.0 1.0
4 朱伟君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5 陈金鑫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基
电致发光
掺铒二氧化钛薄膜
镱共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