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硫苏糖醇(DTT)作为剪切剂,对高阶多硫化物进行剪切阻止其溶解,抑制穿梭效应的产生.以二硫苏糖醇(DT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阻隔层,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DTT/MWCNTs阻隔层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674 mAh/g,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99.9%.在1C充放电30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保持在780mAh/g,是首次放电容量1 094mAh/g的71.3%,且库伦效率保持在95.3%以上.在5C和10 C倍率下充放电,电池比容量分别达到597和214mAh/g.
推荐文章
多壁碳纳米管夹层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夹层
穿梭效应
松针状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化学气相沉积法
碳纳米管/碳纤维复合碳材料
锂硫电池
硫正极
电化学性能
氟化多壁碳纳米管作正极对锂/氟电池性能的影响
多壁碳纳米管
氟化多壁碳纳米管
锂/氟一次电池
浅谈单壁碳纳米管与多壁碳纳米管的差异
单壁碳纳米管
多壁碳纳米管
差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硫苏糖醇/多壁碳纳米管阻隔层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苏糖醇 阻隔层 穿梭效应 锂多硫化物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3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40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玮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4 49 4.0 5.0
2 孙晓刚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2 496 14.0 20.0
3 王杰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6 37 4.0 5.0
4 李旭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9 98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8)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苏糖醇
阻隔层
穿梭效应
锂多硫化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